我想让中国江河自由连通,我期待鱼儿们早些回来
我还记得,2017年初我做的那个白日梦。这个梦我只做对了一半。
那个时候,面对中国大地上随处可见的水电站以及因此而干涸的河道,我在想,如果这些数不清的小水电站、水库都能保证河流的生态流量,那中国的江河生态就有希望了。
但半年还未过去,这个白日梦便破碎了。因为现实告诉我,即便所有的水利工程都忠实的执行生态流量,中国江河生态估计也还是没什么希望。因为,中国江河的阻隔太过严重了,而这一切已经让河流的脉搏无法跳动。
大型的水电站就不用说了,它的存在,不仅让很多鱼类的洄游无法进行,也无形中破坏了很多鱼类的栖息地。有的鱼喜欢浅水,有的喜欢激流,而水库让这一切都瞬间消失了。
小水电这样截断河流
至于水电站普遍采取的鱼道,至今无一案例证明其是有效的,而所谓的人工增殖放流,其效果对维系野生鱼类的天然种群来说,微乎其微。更何况大坝阻隔的不仅是生命通道,也阻隔了营养物质向下游的输送。
江河拥有极强的物质搬运能力,泥沙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,它们是水生生物重要的食物来源,这些泥沙本来要去向沿河的湿地,湖泊和大海的。那里有无数的生命正等着泥沙生存,但水电站让这些珍贵的泥沙躺在水库里睡大觉。
大型水电站如此,小型水电站也如此。小水电的坝没有那么高,往往只有几米。但这也是鱼类无法逾越的通道,而且小水电拦水坝的设计根本不考虑鱼类的洄游,所以区区几米和大坝的几百米,其伤害力,是一样的。小水电拦水设施拦住了水,也同样拦住了营养物质。所以流过你眼前的水即便很清澈,但它也可能是一潭绝望的死水。
厦门某河上修建的鱼道,根据观察连水都进不去 摄影/九龙江老镜头
我没事的时候,就喜欢去大山里转悠。我转悠的时候,总是喜欢寻找河流。找到河流后,我总是会问当地的原住民,流过你们家的这条河里,现在还有哪些鱼了。我问过100个人,他们只给过我一个答案。他们说,十几年很多鱼啊,但自从有了水电站,就什么都没有了。我有时也会接着问,是不是河水被引去发电的缘故啊,他们有时会说,不是的,这河从来没干过。
这个时候,我其实并不绝望,因为这一切,我早就知道。但当我以鱼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的时候,我开始害怕了。青蛙喜欢水,但它能在陆地上生活,它只需要水孵卵,所以,如果有足够的食物,青蛙或许可以生活的很好,而对要待在水中一辈子的鱼类伙伴所面临的残酷一无所知。
水电站可以造成江河阻隔,不修水电站也可以造成江河阻隔,这才是真正可怕的。
很多城市周边都有山,人们周末的时候喜欢去山里度假,于是很多山里的原住民做起了农家乐的生意。光吃农家菜不够,光睡农家屋也不够,光看农家的风光似乎也欠缺点什么。人们想着要回归自然,戏戏水,钓钓鱼。于是,流过村里的河流被精明的村民一段段拦截起来,成为了私家旅游资源。拦截的水坝可能不到一米,但造成的恶果和大坝是一样的。鱼虾无法顺畅游动,营养物质也无法向下游输送。
所以你看看,随便一个个小小的举动,就可以阻断江河。类似的例子有很多。
现代的城市,动不动喜欢打造生态城市、建设宜居城市。对于这些城市的决策者来说,所谓生态所谓宜居,最后总是会奇怪的变为制造水景观。没有水的城市,要想办法引水,调水,甚至抽地下水;有水的城市,则要让水看起来更多,最好像大海一样波澜壮阔。几乎所有的城市,都正在干用橡胶坝、用水闸将流经的河流拦截起来的蠢事。伟大的首都是这么做的,圣城拉萨也是这么做的。这是属于城市化的阻隔。
灌溉设施对河流的阻隔
但城市的伤害力不限于此。为了防止辛苦打造的景观因为河水下渗受到影响,河道硬化、湖底防渗(挖开湖底,人工铺设黏土防渗层)工程比比皆是。河水地下水本一家,这不仅阻隔了江河的立体连通,也彻底破坏了底栖生物的生境。
可能还有很多阻隔江河的方式,我还没有感知到,但它们已经开始伤害江河的生态了。
亲爱的朋友们,如果你是一条鱼,如此的江河阻隔,您如何生存得下去。更何况阻隔之外,还有污水、还有噪音、还有电捕鱼、还有无处不在的挖沙。
所以,中国江河生态的未来在哪里了?我不是专家,我也不知道答案。但我隐约觉得,很多阻隔可以拆除。比如那些拦水为了景观的水坝可以拆除、比如那些防渗工程也可以不搞。
水了?
江河之上的电站能不能不那么密集了?小水坝可否增加过鱼设施了?选址能不能更加科学合理了?不合理的可不可以考虑拆掉了?能不能多留下一些支流不去开发了?无法保证一整条河的畅通,但保证足够长的河段是畅通的可不可以了?
从我的角度看过去,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,但似乎又很难。但无论怎么样,实现江河自由连通,保证河流的生态流量是第一步。
今天,我是从火车上醒来的。我醒来的时候,火车正在秦岭穿梭。我睁开眼睛,朦朦胧胧看到车窗外是一条河流。河道里满是巨石,说明这河水曾经很大。但现在,河水不知道去哪里了,只剩下惨白的巨石静静的待在河床上。我没有去猜测这条河遭遇了什么,我闭上了双眼,看到鱼儿们头也不回的全都游走了。